矿山生态修复步骤及措施
一、消除地质安全隐患
在矿山治理中先对因采矿活动而形成的危岩体(带)利用人工、机械及定向爆破等手段进行清理,消除地质安全隐患,使破坏的区域地质环境达到稳定。
二、地形整理重塑
对因开采破坏的地形地貌、沟谷进行仿自然重塑和水系梳理等工程措施,针对干旱地区和不同地理单元要因地制宜地修建鱼鳞坑、马蹄形或锅底形山顶洼地,以及建设小型梯田式挡水坝等工程措施,用“阻、滞、蓄、渗”的方法将雨水和径流水留住;同时对治理区破损边坡坡面进行整形和采石遗留的残山进行表面整形,为后续植被恢复创造条件。
三、土壤重构
由于露天矿山治理区的土地遭到砂石尾料等占压、山体破损、土壤层遭到破坏,为保土蓄水改良土壤,需按植物生长要求将破坏的土壤结构进行重新构建。将治理区遗留的大量废弃矿渣、石粉尾料和客土(建筑开槽土)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分层铺盖,同时为更好地应对治理区石质性山地土壤贫瘠,将死树及枯枝落叶粉碎发酵用于土壤增肥。
四、植被重建
结合后续产业开发利用,在矿山生态修复中要按照“林景结合”的原则进行植被恢复,筛选适应当地气候、立地条件、土壤条件、抗逆性强、节水的乡土植物,同时考虑治理区的植被适应性、物种多样性,乔、灌、草的以水定绿科学配置,增加植物多样性,加快自然恢复步伐,缩短矿区生态系统达到正向演替条件所需时间。